管理实践家

Good Luck To You!

廖衍明: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定义有很多,众说纷纭。在大多数人的心中,管理是由一些支离破碎的名词和概念构成的,很少有人能够一句话说明白管理究竟是什么。脑子里面那些名词和概念的来源,对我们影响比较深远的,来自于法约尔的定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很少有人能够完整的说出这5个要素,但基本上都能支离破碎的谈到一两个词。而影响更为深远的则是来自于戴明环PDCA和成功学带来的“执行力”“心态决定一切”,前者构成了国有企业对管理的认识,后者构成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管理的认识。

       管理当然是讲究方式方法的,但这么多年来,对管理性质的争论仍然集中在“管理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上,认为管理是一种科学的专家,专注于研究通向正确结果的标准路径;认为管理是一种艺术的专家,专注于研究各种不可捉摸的因素,提出各种相互冲突的原则,希望管理者能够自己在这些原则中间寻找灵活运用的平衡。

       德鲁克先生对管理的定义似乎更为精确和符合现实,对德鲁克先生而言“管理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它是一种实践”。既然在这里用到了三个词,“科学”、“艺术”、“实践”。说明这三个词代表了不同的涵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有的人会问:难道科学不是实践吗?艺术不是人去实践的吗?从字面上理解确实很容易把人绕晕,但如果专注于差异,很容易就能将它们区分开来。

       我们小时候都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请问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否可以重复?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如果不能重复,就不能被称为科学。一个书法家的书法造诣水平很深,睡了一觉起来,第二天再写一副字,作品的水平是否具有稳定性?这个答案当然也是肯定的。所以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其结果都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现在有一个管理者,做了很多的项目,从第1个到第10个项目都获得了成功,他敢不敢保证自己第11个项目一定会成功呢?我相信没有人敢打这个保票。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人与物的关系,面对的都是相对简单的环境。而管理面对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甚至是人与多人的关系,环境的变化极为复杂,所以在企业管理中,别人走过的成功的路基本上你再重复一遍是不可能获得同样的成功的。所以在任何的管理课程上,任何老师都不能给你一个保证成功的方法,但有些培训老师为了你认同和购买他的课程,会堆积一大堆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没有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科学性,甚至其成功关键要素根本就不是管理方法,企业盲目的去学习这些管理方法当然是要做好走弯路的准备。

为了应对复杂的变化,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似乎显得比僵化的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但个人素质的提升又如此的困难,在僵化的知识技能与捉摸不定的个人素质之间,有没有更具借鉴意义的点呢?

       对于管理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把锁。原则上来说,要解开一把锁,自然需要一把钥匙,当我们面对一把锁的时候,我们手上也许有一把钥匙,但我们并不知道这把钥匙能否打开,所以就要去尝试。运气好就能试得开,运气不好就试不开。为了提高我们打开这把锁的概率,我们只好多准备一些钥匙。更为麻烦的情况是,管理问题究竟是一把锁还是一串锁呢?这种令人尴尬的事实,决定了在管理中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恐怕很难出现,我们要准备很多的钥匙来面对可能遇到的不同的锁。既然不存在固定的方法,这些钥匙是什么呢?我们把它称为思路。

       很多管理者在过去的管理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管理风格与管理套路,这些风格与套路在过去相对简单的经济环境中是可行的,但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面对极大的挑战,关于如何拓宽思路的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讲中剖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0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