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家

Good Luck To You!

廖衍明:和愿意变革的人一起前进

经常遇到企业和我讨论该如何培养管理者问题,那么多储备干部,谁适合来参与管理的学习?谁适合被培养?有一个需要企业咬咬牙关面对的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上每个层级能够向上前进的人,可能永远不到5%,企业需要把这5%的人选出来,然后再来培养。

1.“不改变”是一个人的权利

有时候,有些企业员工曾经也是非常优秀的,现在也是非常有经验的、在团队中也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的,但即使面对一个这样优秀的员工,我们仍然需要判断他是否有渴望改变的心。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需求也是不同,改变和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强制要求别人的事情。我们可以用 “不求上进”来给别人贴负面标签吗?当然不,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不改变”是一个人选择的自由权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幸福,允许他人保持现状,和愿意变革的人一起前进,才是管理者需要做的。

2.人各有志,各得其所

由于每个人的志向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位置,就连曹操也不愿意在活着的时候代替汉献帝的位置,这不是因为曹操没出息,而是因为曹操不需要,赚钱也是一回事。我们并不需要100%的人都努力上进,如果真的做到了,对于企业而言这甚至可能是一场灾难。

3.寻找将才而非担忧琐事

一个团队永远是由极少数愿意担任领头羊的人来担起变革的重任,感召和带领团队,实际上企业对于团队的真实要求,用“不要拖后腿”就可以概括了。我们不可能要求主力部队全体都和特种部队一样的速度,中国的企业需要打造出自己的特种部队、中国企业的老板需要建立自己的卫戍部队,这样才叫做铁打的营盘,而其他的只是流水的兵而已。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企业高管把注意力放在兵身上,而不是寻找和培养将才身上,本身就是一种错位。

4.正确的人+磨合时间才能造就将才

这种愿意变革的将才有两种来源:一是可遇而不可求;二是以信任为基础内部选拔。团队大了慢慢会发现,信任比能力重要得多。对于前者,可以说你会遇到的绝大多数人都很难跟你走到最后;对于后者,通过培养帮助自己人突破发展瓶颈是企业老板的重要工作。实际上即使是刘备遇到了诸葛亮,也难免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就像招一个新员工入职,带了3个月发现不行,辞退了以后发现人家在别的公司混的风生水起,不是人不行,是你们的缘分不够。是不是让你再带这个员工3个月,这个员工就会变成人才呢?通常都不会,因为这个员工已经失去了对你的信任,不愿意再接受你的培养,所以留再久也是没有用的,所以为什么说信任比能力重要,因为信任给了双方磨合改变的时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0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