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判定一个员工是否负责任?先不要说责任心,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公司负责什么。各个公司的员工被问到要负责什么的时候,得出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我是负责公司的销售工作”,有人说“我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有人说“我负责公司的品质”……
这些答案在99%的管理者和员工眼里都看不出什么问题,是不折不扣的正确答案甚至是标准答案,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要对什么负责的话,为什么大多数管理者仍然在抱怨员工责任意识不强呢?问题出在这些答案其实说的是“职责范围”而不是“负责什么”。在一个组织中,人人都有职责范围,但未必人人都知道自己对什么负责。
1.关于负责任的故事
有一对夫妻,家里非常非常的穷,穷到家徒四壁,揭不开锅。这对夫妻在不小心的情况下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孩子。既然生了孩子要不要养呢?当然是要的,家里虽然苦,但拉扯也能拉扯大,这对夫妻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养到了6岁。既然孩子到了6岁,就应该去上学了,他们也知道孩子上学的重要性,虽然家里入不敷出,但仍然砸锅卖铁、求爷爷告奶奶,想尽一切办法筹措了一些钱供孩子读书,让孩子顺利的进入了学校。好景不长,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家里经济实在紧张,连基本的生活费用都无法支持,最终这个孩子因贫辍学。
孩子失去了学校教育的机会,在家中这对父母又不知道应该如何管教孩子,虽然他们也在很努力的履行父母的教育义务,但手段仍然有限。孩子后来受到社会教育的影响,跟坏了朋友,做了坏事被关进监狱。
这个简短的故事需要大家做出判断:这对父母究竟属于负责任的父母还是不负责任的呢?你需要做出一个倾向性的判断。有的人说这对父母负责任,理由是已经尽力了,这个表述似乎不太准确,因为“尽力了”和负责任似乎还是有点距离;有的人认为这对父母不负责任,理由是“孩子被关进牢里”,这种结果论似乎还是有点单薄,如果这个逻辑成立,所有关在牢里的人父母都是不负责任的了。
2.负责任就是让事情“越来越好”
实际上我们无法判断也无需判断这对父母是否负责任,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能很好的反映出我们大家对“何谓负责任”的认识差异。作为父母来说,他们对于子女是否负责任可以用八个字反映出来,前四个字是“全力以赴”。这一点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得到,也是认同的,当然仅仅全力以赴也不足以反应父母是负责任的。正如有些父母,以给孩子“提供一切、安排好一切”为标准,但实际上心里却没有为孩子思考太多,这样的父母虽然做到了“全力以赴”我们却很有可能认为他们对孩子不够负责。父母为孩子“全力以赴”的目的是什么?都是为了让孩子“越来越好”。所以这八个字完整的陈述是“全力以赴,越来越好”,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够与我在这个方面达成共识,负责任的父母一定是希望孩子“越来越好”的。
转移到工作上,也许就不能再用“全力以赴”来做衡量了,这个真的很难,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职场人把工作看得比孩子还重,但“越来越好”仍然成立。如果我把一个团队交到一个管理者的手上,在他手上这个团队前年是这个样子,去年是这个样子,今年、明年、后年还是这个样子。而且他压根就没打算让这个团队越来越好,请问这个管理者算得上是一个对团队负责的管理者吗?显然不算。如果我交代一件事情给员工,这个员工只是机械的维持现状,心里面也压根没想过如何让这件事情越来越好,这个员工在他的上司眼中,算是负责任吗?一个鸡肋员工,显然够不上“负责任”的评价。
所以管理者应当鼓励所有的员工重新写一下自己对什么负责,职场人的责任应该用“越来越”结尾,无论一个职场人是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什么工作,绝不应该是一种纯静态的想法,而应该思考如何把工作越做越好。